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搜索 |
阅读内容
背景:

魏加宁:金融危机与经济发展

[日期:2010-10-16] 来源:中国市场信用网; 作者: [字体: ]
 

金融危机与经济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
副部长 魏加宁
 
  感谢主持人!各位企业家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会议的主办方给我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进行交流,把我们一些研究成果向大家做一个汇报,大家都知道金融危机以来,有关金融危机的话题讨论的比较多,大家也听过无数次的演讲,今天换一个视角,想讲一些大家没有听到的,至少还是不多的观点,帮助大家进行分析。我觉得演讲的题目是金融危机经济走势与地方平台,我希望结合这个会议的主题,我插一些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以下所讲的观点,都是我个人的观点,与本单位无关,不代表发展中心意见。本人不在股市上,以下所讲的内容均与股市无关,媒体如报道,须经本人审阅,否则本人概不负责。
  第一,大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理论演变。尤其是金融发展理论的变化。回过头来总结一下,这个事情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1.金融压制。在战后初期,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六七十年代,导致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这种金融压制现象,亚非拉美这样的国家都普遍存在。金融压制有这样几个特点。简单来讲两个特点。
  1)限制市场准入。实际上是由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进行垄断经济,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2)将实际利率人为压低为负值。即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
  金融压制通过这两项措施,一个是限制市场准入,一个是压低利率,为负利率,这两项措施,把资金以负利率的形势,带给政府指定的项目和企业。
  2.金融压制的弊病。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数量和价格的管制的结果,扭曲了资源配置,从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影响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效果,另外一方面,金融资源被以优惠价格配置到了低效率部门,因为政府指定的,导致低效率部门的投资冲动和高效率部门的资金匮乏。负利率加剧通货膨胀,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第二,金融深化(向右,强化市场的作用)金融深化的核心思想有两个要点。
  1.放开市场准入,鼓励金融机构的充分竞争。
  2.放开利率管制,以使金融资源能够根据利率的水平的高低更多地配置到高效率部门。这样的话放开利率管制,使金融资源能够更多的配置到高效率资源。这就是金融深化的思想,核心思想就是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金融深化这样的理论提出以后,一些发展中国家推出了金融自由化的运动, 一些发展中国家,过程中不断地发生金融危机,于是有的人就把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罪于金融自由化,因为对金融机制的控制,所以爆发了金融危机,所以批论就多了起来。
  3.金融约束论。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理论,也就是90年代初,由赫尔曼、斯缔格利茨以及青木昌彦1994年。源自对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反思;源自对东亚国家成功经验的总结。源泉子这两条,所以他们提出来了金融约束理论。斯缔格利茨认为只要条件具备,那么政府实行适当地金融压制就会自动转换为金融约束。金融约束是有条件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再有一个条件是低水平,并且是可以预测的通货膨胀率。有这两个条件,就可以实现金融约束。核心有两个。
  1)适当地限制市场准入,使得金融机构拥有特许权价值,你拿到了金融机构的营业执照,本身就具有一种价值,通常所说的壳资源。
  2)适度限制利率水平。将其限制在充分竞争的均衡利率水平之下,但是要保持正利率。在这个区间。
  金融约束的本质。金融约束的本质,是政府通过一系列金融政策在民间部门创造“租金”,并由银行与企业分享。
  4.金融约束论的好处。比如说可以为银行创造特许权价值,促使它们经营更加文件,有更强的动去监督贷款企业,同时也有银行更有动力增加存款基数,扩大中介范围。政府将租金指定用于专项的银行业务,这样就可以促使银行开展一些在市场条件下不利于开展的业务,比如说长期贷款。政府制订贷款利率上线以后,使得贷款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上,可以弱化信贷市场上存在的逆向选择现象,逆向选择什么意思?就是如果利率水平过高以后,有效益的这些企业,产品有效益的企业,反而可能不敢去贷,只有那些准备拿了钱来去挪用,干别的事情,投机冒险的企业才敢去贷款,这样的情况下,银行的选择是逆向选择,选择的往往是冒险的企业,而不是好企业,这就是所谓信贷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如果我适当限制这个利率水平,使得利率水平不是特别高的话,这个就可以避免,或者减少这种逆向选择的现象,这是他们提出的第三个好处。政府制订贷款利率以后,相当于向生产部门转移一部分租金,把一部分好处给了生产企业,政府通过实行定向的信贷政策,在企业中间产生竞赛效应,从而更好地激励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好处就是约束力的提倡者,他们约束有这样的好处。
  他们的理论宜居一个是对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国家发生了金融危机的反思,再一个是对东亚国家的奇迹进行了一个总结,亚洲金融危机以前,93年的时候,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个报告《东亚奇迹》就是总结东亚国家和地区重复的经验,所以这个报告的名字就叫《东亚奇迹》青木昌彦提出来叫做市场增进论,认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持续经济增长来自政府对市场的有效干预,通过适度的价格控制和行业准入限制,政府就可以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急需的地方去。
  5.学术界对金融约束论的质疑。金融约束论提出来以后,学术界又对他提出了质疑,你这个金融约束论,虽然没有说,实际上谈了三个价值条件。
  1)政府是无私的,是有效率,只追求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因此能够把资源正确地配置到最继续,效率的最高的地方。
  2)银行是公正的,拿到最近会与企业分享。
  3)能够与银行分享租金的企业一定是最有效率的。
  金融约束论实际上谈了这三个条件,才能得到前面的四个好处。这三个假设条件,没有讲,但是隐藏着的。而事实恰恰相反。
  1)政府是由一个个理性人所组成的,自己有自己的利益的,政府部门又有自己的部门利益,存在着“政府失灵”。
  2)银行是自私的,会最大限度地争取独享这部分租金。
  3)及时银行能够与企业分享租金,但是这些(由政府指定的)企业也未必是最有效率的企业。
  金融约束论的这三个家假定条件,实际上都不存在,所以这个理论是不成立的。
  金融创新理论,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人们对政府的作用提出质疑,主流干点认为,东亚国家政府作用过强,政府失灵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东亚国家最主要的原因是银行配置资源,政府干预银行太多,真正需要资金的企业拿不到,而效率低下的企业,往往可以拿到很多租金,扭曲后,最后导致的结果。从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有一种新的理论流行了,叫做“金融创新理论”,代表性学者不多,但是这个理论很流行,大家都奉行这个,发达国家又非常奉行这个,回过头来强调市场的作用,要彻底放开市场,要金融创新不要去监管他。
打印
内容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