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内容
背景:
首届“中国信用管理社团建设研讨会”特刊
改革创新添活力 以“信”定音唱大戏
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协会 副秘书长 姜正云
(2005年8月25日)
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协会(原名江苏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协会)成立于1997年2月,是全国率先成立的省级企业信用协会。八年来,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协会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指导下,依照协会《章程》的规定,以“信用”为工作核心,努力发挥协会的各项职能,为会员企业提供了大量咨询、培训、资信调查和合同法律事务服务,使会员企业避免和减少了可观的经济损失。同时,全省各级信用协会奋力开拓进取,走改革创新之路。在社团工作中,以倡导诚信为宗旨,“重守”活动为载体,利用计算机进行信用评价为手段,努力引导会员企业强化信用管理,成功地实现了由合同管理向信用管理的拓展和延伸。目前,省协会已形成由718家会员企业为支撑,14个省辖市企业信用管理协会为团体会员的组织网络。
2004年,省协会总结推广了盐城、苏州两市的做法,在各级政府寻找“诚信立市”和“诚信立县”切入点与抓手的时候,主动向政府汇报“重守”活动的宗旨,作用及作为重要诚信主题活动的意义,从而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充分肯定,成功地将部门推动变成政府推动,将社团行为变为政府行为,大大增强了信用社团工作的力度。由于各级政府的参与,2004年,这项活动在全省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广大企业的参与意识空前高涨。企业信用管理协会和工商部门则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把好“重守企业”的入门质量关。实现了政府满意与“重守企业”数量大幅上升的双赢结果,翻开了江苏“重守企业”发展史上的辉煌一页,实现了保证质量前提下的数量飞跃。全省“重守企业”总数由2003年底的13375家发展到2004年底的31672家,净增长19297家,增幅达134.5%。不少市、县的“重守企业”总数均达到了当地法人企业数的10%以上,最多的达到了34%。为江苏在全国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为“诚信江苏”和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促进“重合同,守信用”活动进一步向深度与广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2004年底,省协会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团体会员进行了评比、表彰。常州、扬州、南通这三个省辖市协会受到了通报表扬和奖励。在全省协会中树立了学习的楷模。2005年4月,我们成功地在南京市举办了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信用协会共129名代表参加的“全国第二届企业诚信工作联席会议”。6月份,编辑出版了全国首部《企业信用管理操作实务》培训教材,并作为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推荐读物和“信用管理师”培训参考读物向全省企业发行。省协会于7月份对全省1124家企业的2000名信用管理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和考试,概括起来,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可概括为“奠定基础,增强活力,提升素质,改革创新”十六个字。
一、奠定基础
1997年2月协会成立初期,在全国无先例的情况下,以“江苏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协会”的名称进行了注册登记,并依照《章程》开展了活动。2001年3月,经全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第二次代表大会和省民政厅批准,协会更名为“江苏省企业合同信用管理协会”, 2002年4月,经研究决定,我们又一次将协会名称变更为“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协会”,并对《章程》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其后的三年实践证明,这一名称定位比较恰当,不仅便于社团全方位发挥职能,也比较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在组织网络建设方面,省协会对筹建作为团体会员的全省14个省辖市协会予以了工作上的指导和各方面的帮助。2002年5月15日,全省最后一家省辖市级协会在镇江成立。同年,各县级协会也全部建成,并实现了协会的名称统一。从而形成了省、市、县企业信用管理协会体系。为全省信用社团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有了组织机构方面的保障,省协会又进行了协会内部各项制度的建设, 2002年5月27日省协会以苏信协[2002]第6号文发布了《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协会会员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试行)。明确了会员企业应开展的各项信用管理工作及对失信违法行为的处理办法。并规定协会可以组织会员企业对客户信用风险进行群体防范和对侵害会员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群体抵制与制裁,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和程序。
二、增强活力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协会在于活动”。省协会成立伊始,就将增强协会活力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并以此来提高协会的凝聚力,会员的向心力,对企业的感召力和社会的公信力。尽管省协会办公室专职工作人员不多,设备条件也不完善,但是在广大企业会员和各市协会的积极参与下,在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省企业信用管理协会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舞台上展露了自己的头角,不仅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而且社会影响力逐年上升,社会的认同度逐年加大。
首先是大力开展培训,向企业广泛推广普及合同管理与信用管理的知识,增强企业的信用责任意识和信用义务观念,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全省各级企业信用管理协会每年都要结合“重守企业”认定和年度复查工作对本地广大企业进行法规知识的更新提高培训,向企业传输信用管理的新理念和新知识,指导企业合同与信用管理工作。在集中培训的同时,各地协会人员还经常深入本地的重点骨干企业进行现场帮扶工作,为企业排忧解难。不少协会的同志在工作中已成了企业的知心朋友和离不开的决策顾问,密切了协会和会员的关系,促进了协会工作的开展。
在信用社团工作中,及时总结和推广企业信用与合同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几年来,省协会先后三次召开了较大规模的企业合同管理(或信用管理)经验交流现场会。前两次分别在徐州和扬州两市介绍了大屯煤电公司和江苏石油勘探局的合同管理经验以及企业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第三次是为了在全省推广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于2002年9月在无锡市的法尔胜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重点介绍和观摩该企业的客户信用管理与信用风险防范工作,同时推广了ERP系统在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三次大规模的现场会均有各地协会负责人和上百家企业代表参加。会后,不少企业认为以这种模式直观地推广先进经验是一种好方法。近年来,各市协会也仿效这一做法选择了优秀企业召开现场会,使先进经验迅速在本地得到推广。此举不仅得到了广大企业的欢迎,而且有效地使全省协会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是结合一些重要活动组织大规模的宣传活动。1999年和2001年,为了配合《合同法》和《江苏省合同监督管理办法》这一地方规章的颁布施行,省协会先后两次组织各市举办了大规模的街头咨询宣传,发放了大量的法规单行本。各市都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包括街头咨询,宣传车上街下乡,媒体宣传,组织企业进行布式标语和宣传栏宣传等,营造出了声势浩大的法规宣传热潮。为提高诚信宣传的效果,省协会借助省政府每两年命名一批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机遇,与江苏卫视台合作,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进行诚信宣传,通过卫星向全国播放。几年来,先后举办了“红豆重约守信电视文艺晚会”、“维维欢乐家庭特别节目”和“波司登诚实信用电视文艺晚会”。此外,还与《江苏法制报》联合举办了常发杯《合同法》知识竞赛,并加印报纸通过各地协会向会员企业免费发放和定时回收。最终对回收的10万余张答题卡进行了公证抽奖,召开颁奖大会表彰优胜者。这些活动在社会上都产生了良好的反映。省协会还与《新华日报》合作,在该报A版开辟了“诚信之星”专栏,不定期地对市场诚信度较高的企业进行专题宣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好评,省协会也因此提高了社会知名度。
此外,省协会从诞生之日就创办了自己的会刊《合同与效益》通讯,随着省协会的更名,会刊也相应更名为《信用与效益》通讯。这一内部免费发行的季刊。8年来已成为广大企业会员的良师益友,至今已出版发行34期。会刊不仅是我们协会对外宣传的窗口和平台,也是协会密切联系省人大与省政府、省各有关政府部门、广大会员企业、全省工商系统和各级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江苏省协会与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局、信用协会沟通信息的重要渠道。我们在努力充实会刊内容提高出版质量的同时,努力实现会刊的十六字宗旨,即“推动立法、促进交流、倡导诚信、强化自律”。
三、提升素质
江苏省协会在组织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的同时,注重与时俱进,借鉴与汲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用以提升本协会的工作效率和素质。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世贸组织的高信用度要求及江苏企业该如何应对的问题,省工商局决定联合省经贸委、人行南京分行、公安厅、省高级法院、南京海关、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召开规模空前的“WTO与信用管理高层论坛”,并特邀国际著名的信用管理与评级中介机构标准普尔(美国)公司共同举办,演讲人员中有省政府领导,也有国内外从事信用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参会人员为800名代表,其中省、市两级政府公务员和江苏知名企业负责人各400名。组委会决定将会议的筹备工作交由省协会具体承办。省协会在各市协会的全力支持协助下,经过半年的筹备,终于使这一盛会于2002年5月14日在南京成功召开。这次高层论坛使省协会在初次走上社会舞台并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锻炼与提高了协会的工作效能。
2002年8月14日,江苏省工商局制发了《江苏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明确了全省各级企业信用管理协会在全省“重守企业”认定管理工作中的职责。2003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了省工商局和省经贸委关于命名表彰第五批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工作方案,决定将认定命名全过程的具体工作交由省协会和各市协会承办。面对崭新的信用评价方式、繁杂的工作任务和人手严重不足的矛盾,省协会不负省政府重任,经过认真精心的研究与组织,带领各市协会人员学习掌握企业信用评价方法和现场考核程序,成功地在申报企业中筛选出162家信用分值在90分以上的企业提交省政府命名表彰。2005年,省人民政府再次决定将认定命名第六批省级(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全过程工作交给省协会进行运作。由于今年的申报企业多达500余家,工作量是第五批的三倍,必将再次锻炼与考验协会的工作能力与素质,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在协会工作中,为了努力使我们的工作实现与国际通行做法的接轨。根据省协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的决定,2004年3月份,经省政府外事办公室批准,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协会第一个考察团实现了西欧之行。10月份,省协会第二个考察团又成功地飞赴加拿大。考察团的成员中,原则上各地协会人员和企业代表各占一半。在考察中,不仅学到了国外的经验,也密切了协会与会员间的关系。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把国外的先进做法与经验引入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的协会工作做得更好。
四、改革创新
面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我们认识到原有的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认定方式如不与时俱进地进行相应的改革,必然会因其落后的认定考核方法和人为因素居主导的弊端而失去权威性与公信力。为了在改革认定方法的同时,引导企业打造微观的企业信用基础,建立科学的企业信用管理机制,经过反复研究,我们开发了一套符合江苏具体情况,以企业信用(合同)管理八项制度为基础的企业信用评价软件体系。经过多次修改和不断完善,并经过单企试点,证明了这套具有101项原始数据指标的评价体系有着较高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接着是以申报第五批省级“重守企业”的单位为评价对象,由各市协会承担资料初审、省协会组织人员实施现场考核,结果以信用分值在90分以上的162家企业胜出并被省政府授予“江苏省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荣誉称号而划上句号。在命名表彰大会上,分管工商工作的吴瑞林副省长热情洋溢地赞扬了这项重要改革创新,予以了高度的评价。在成功的基础上,省协会决定,2004年把这项科技含量相当高的信用评价工作全面推行到各省辖市协会独立运作。并对来自各市协会的245名学员进行了大规模培训,内容包括:指导企业制订与执行信用管理制度,定性考核指标的量化、各项数据的采集、《评价信息表》的填报、数据的计算机录入、以及现场考核的方法与程序。并对参训学员进行了理论和上机操作的考试(核)。目前,这项评价机制已在江苏全省各市和有条件的县得到了实施。
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热潮中,面对不少市、县级政府在苦苦寻觅“诚信立市”、“诚信立县”切入点与抓手的情况,东台市和吴江市工商局和企业信用管理协会不失时机地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建议政府以推动“重守活动”开展的方式来推进本地诚信建设。这一建议很快就被政府采纳。2004年上半年,这两个市政府都行文各镇和各政府部门,决定以政府名义大力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东台市政府决定把“重守企业”发展工作列入各镇和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并纳入年度考核,明确对“重守”活动开展不力的镇实行一票否决,年底不得被评为综合先进镇,并对镇分管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吴江市政府在发文大力开展“重守”活动的同时,还制定了十项激励优惠政策。这些举措不仅有效地加大了“重守”活动开展力度,也极大地激励了广大企业的争创热情,省会南京市有六区一县的政府先后下文组织开展“重守”活动,引导企业争创“重守企业”。在各地政府纷纷行动起来抓“重守”的大好形势下,省协会因势利导,在盐城市和东台市召开了“全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培育发展工作现场会”,同时宣传推广了苏州市和吴江市的经验,将载有现场会材料的会刊寄发到全省各市、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以供借鉴。省协会还严格要求各地,在实现了政府推动的地区,协会工作重点要实现向把好“重守企业”入门关的方向转移,绝不能以牺牲质量的代价来换取数量的增长。
在社会诚信宣传方面,省协会要求各地大力宣传贯彻全国整规办等六部委《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整规办发[2003]25号)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04]93号)文件。鉴于这两份文件均将“重守”活动列为七项诚信主题活动之首,我们便将“重守”活动和“重守”称号定位为“第一诚信主题活动”和“第一诚信品牌”进行宣传。并于今年2月28日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大张旗鼓地组织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号召更多的企业积极投入创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热潮。
为了提高企业信用评价的水准,解决少数行业信用信息不易采集问题,省协会与软件开发单位协商,对现有评价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同时在原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一套相对较简单,仅有43项原始数据的复评软件系统,用于一年一度的信用复评工作。做到在不影响评价质量的前提下简化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企业信用管理人才,为即将进行的企业信用管理师职称评定打好基础,江苏省协会与上海万事达商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将企业信用管理的原理,内容,方法,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等实务经验知识汇编为《企业信用管理操作实务》一书,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瑞林作序,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主任赵凤梧、副主任兼“信用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主任林钧跃审核,作为信用工作委员会推荐读物和“信用管理师”培训参考读物,交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发行。结合“江苏省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信用复评和《江苏省企业信用等级证书》(中英文对照版)的发放工作,省协会对来自1124家企业的2000名信用管理人员分9批进行了为期40天的集中培训。对培训后考试合格的学员发给省协会统一制作的《培训证书》,作为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上岗资格证明。这一举措受到了企业人员的普遍关注与积极参与。目前,第一次印刷的22000本培训教材已全部发放到各省辖市协会,不久将进行第二次印刷。以满足各地更多企业的需求。
在信用协会工作中,还有大量难题等待我们去攻坚,也还有不少课题需要我们去探索与开拓创新。今后,我们将重点研究如何全方位发挥全省企业信用管理协会的职能,在“重合同,守信用”诚信主题活动中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我们将以信用为音符谱写更新更美的乐章,以提高企业信用意识与综合素质为题做更多的文章,为江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打造“诚信江苏”,实现江苏的“两个率先”大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汕头市企业信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试行)
下一篇:首届“信用建设突出贡献奖”特刊
【 打印 】
相关内容
|
内容查询
编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