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搜索 |
阅读内容
背景:

吴晶妹:对新兴的信用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日期:2010-10-10] 来源:; 作者: [字体: ]
 

对新兴的信用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吴晶妹

 

  要:信用管理专业的产生与发展是教育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本文论证了设立信用管理专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阐述了信用管理专业学科定位与培养目标,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情况,对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信用管理  学科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专业教育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启动,信用问题已被社会广泛关注,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迫在眉睫。信用管理专业如何建设?如何定位?培养目标是什么?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设立信用管理专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新兴的信用管理专业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基础上、伴随着社会管理水平的进步,应运而生的,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

(一)当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信用管理制度已产生。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与基础。在市场经济国家,目前信用关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关系,维系并支持着市场秩序与社会秩序。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越发达、社会越进步,越要求信用及信用活动快速发展;同时,社会也必须做出相应的信用管理制度安排。

信用管理行业已出现。新兴的信用管理就是在这种社会实践需求下应运而生的。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信用管理正逐渐从银行管理、企业管理、社会行政管理等领域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兴行业。从地位上看,信用管理行业已经作为市场经济产业结构中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存在,从职能与作用上看,信用管理专业以其不可替代的专业性、综合性的理论与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社会经济运行和社会管理中与信用意识、信用行为、信用关系、信用风险以及信用环境相关的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信用管理行业是现代经济发展下社会分工的新产物,是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的又一阶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信用管理已成为新就业点。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已建立并良好运行,信用管理法律、信用管理制度等已确立并已被社会广泛公认,信用管理行业日渐形成规模,从业人数仍在增长,行业发展刚刚进入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该行业中的重要分支,例如信用管理师、信用分析师、信用评估师等已被列为必须按国家标准通过资质认证持证上岗的职业。

国际组织重视信用管理。重视信用管理,并且把信用管理作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内容独立强调,已经成为国际趋势。很多国际著名组织,例如巴塞尔委员会、世界银行等都把信用管理作为新增的重要管理内容,以各种形式单独、反复强调。

信用管理已成为新的监管内容。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政府监管部门已把信用风险及管理列为重要的监管内容,纷纷要求有条件的金融机构、企业集团单独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招聘专业信用管理人员、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制订相关内控建设内容。

(二)国外信用管理教育蓬勃发展

信用管理专业教育需求庞大,已成规模。随着信用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对信用管理专业知识的普及以及科研活动的需求也日益普遍,行业从业人数及人才需求已达一定数量,开办专业的就业条件已成熟。

信用管理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信用管理学科正在快速发展,理论体系与技术方法日渐成熟。信用管理专业教育也正在普及,教育层次涉及在校高等教育的几乎所有学历教育,同时发展到社会相关信用管理职业及岗位专业培训,很多信用管理专业机构、商业银行、企业集团都纷纷委托著名大学进行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信用管理理论与技术独立而不可替代。现有的、已经成熟的专业各有自己的研究范畴与实践领域,虽然有个别专业能够涉及信用管理的一小部分内容,但是都不能完全覆盖信用管理行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以及必备的技术手段。

从全球范围来看,尽管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早就已经开始了信用管理专业教育,但一般都在相对较高的学历层次,比如MBA类等等,在本科教育阶段一般只是开设课程,其实,有些课程设置已经成为系列,具备专业独立条件,但是和教育体制相关,这些设计往往都是由于受某一个信用管理机构委托而专项设立的,学校更多的考虑到经济利益,并没有从社会、专业发展的角度考虑。

在信用管理教育最发达的美国,一些大学在经济管理学院和商学院的高年级或研究生院开设信用管理专业课程,美国东部著名的常春藤大学之一的Dartmouth College是开办信用教育的典型。美国的国家信用管理协会(NACM)在该学院设立信用与财务管理研究生院(NACM Graduate School of Credi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他的教育目标是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和造就专业化的信用管理人才。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高级财务报表分析、评价企业信用政策、公司策略、应收账款监控、档案管理、应用商业经济学、信用法律环境、现金管理。美国很多大学的经济管理专业还在财务管理方向开设了风险管理、市场调查、资信评级等课程。美国信用管理协会下属的信用研究基金(Credit Research Foundation)设立了多种奖学金,颁发给在信用和财务管理研究生院学习的优秀学生。

在其他国家的大学教育体系中,有些大学分别在经济类、管理类学科开设信用管理专业课程,以银行授信风险管理、资信评级、征信调查等课程最为普遍。

(三)我国信用管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滞后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市场结构逐渐深化,信用关系日益普遍并且独立存在,社会对信用观念、信用行为已达成普遍共识。信用已成为社会问题。我国信用秩序混乱、信用环境恶劣,这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信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人们对信用管理法律与制度的呼声日益强烈,对信用管理活动及行业发展需要的认知日益广泛,对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

党中央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也指出,要加快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进程。

政府职能部门全面介入、直接开展信用管理活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工商局、税务局、公安部等等很多政府职能部门都纷纷出台了具体的信用管理政策,已经开展了直接具体的信用管理活动,例如工商局已建立并正式运行了全国性的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有些政府部门甚至单独成立了专业机构,例如人民银行成立了征信局,已建立并运行了全国个人信用信息查询系统等。

地方政府也纷纷建立了新的信用管理领导机构,有些地区已经颁布了地方信用法规,有的已经建立了地方信用数据库,信用管理活动在地方已经深入具体的开展起来,例如辽宁省的信用体系建设涉及了43个职能委办,覆盖了信用管理的所有领域和机构。

信用管理已成为新职业。2005331,国家劳动部正式对外发布信用管理师为国家十个新职业之一,从2006年开始,已经组织进行了几次全国性的信用管理师考试及资格认证。事实上,从2004年起,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就已经先行开始了长三角信用管理师的考试与认证,并部分要求持证上岗。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我国政府、银行、企业、教育等机构共需信用管理岗位30万,平均年需求在8万以上。

但目前,我国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开办信用管理专业的高校只有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吉林大学,经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批准正式开办信用管理专业的高校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这些学校每年毕业的学生只有200人左右。

二、信用管理专业定位与特色

信用管理专业是现代化学科的新组成部分。从国际上看,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信用管理理论、信用管理专业教育、信用管理专业培训就逐渐开始独立。信用管理专业的出现与发展顺应了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社会学术进步与学科建设发展的结果,是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具体体现。

信用管理专业是经济类应用学科。新兴的信用管理专业融合并发展了包括法律、管理、金融、信息技术、统计以及财务分析等等在内的诸学科中涉及信用管理方面的内容,已成为一个独立学科。信用管理专业的定位,属于经济类应用学科;信用管理专业的职能,是为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秩序提供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政策、技术与操作。

信用管理专业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信用管理专业是新专业,信用管理学科是交叉学科,信用管理知识与技术应用性极强,所以培养目标应该必须是有创新能力的、有技术水平的专业化人才,必须是集经济学、社会学与管理学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信用管理专业建设重视培养学生树立信用风险意识,突出风险管理意识,引导学生树立风险敏感性,培养学生养成风险管理职业习惯,掌握信用风险的识别、控制与管理技术,具备信用管理知识实际应用的能力。

信用管理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掌握数理统计方法,拥有财务分析与软件运用技能,能够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信用中介机构从事信用政策制定与信用风险管理的专门人才。

三、信用管理专业建设的举措

在我国,信用管理专业建设是一种教育创新活动,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到课程体系、专业实习等无一不是开创性的、需要自我摸索。本文以人民大学为例谈谈专业建设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的信用管理专业于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专业设置在财政金融学院。2002年开始招收信用管理专业本科生,是国内最早、唯一一所在全国范围内文理兼招的高校。

几年来,从招生情况看,社会很认可该专业,高考报名踊跃,生源均远远高于重点分数线,一般都是来自于全国各地重点中学的尖子学生。从就业情况看,2006年,来自于全国12个省市地区的23名第一批信用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除了保研、出国的部分学生外,其他均实现理想就业,进入各大银行、企业从事信用管理工作,就业率100%,专业就业率100%。

(一)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设计呈现两大体系:学科基础课体系、专业骨体系。总体指导思想是积极完善专学科础课、强化专业课,注重专业方法和实务的讲授,并尽量多开设财务分析课程,使专业课程更加全面,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实际。

学科基础课,主要包括两大模块:

——基础理论模块:西方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

——数理统计模块:统计学、时间序列、数学分析、随机过程等。

通过对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基本分析能力,并且利用中国人民大学在金融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长期积累的优势,培养学生对信用管理问题的描述和分析能力,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和统计知识统一到金融理论框架中,使这些理论研究更加适应于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要求。

专业课,分为五个模块:

——专业理论模块:信用管理学、信用风险管理与度量等;

——财务分析模块: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会计等;

——银行信用模块:银行信用管理、银行会计、银行卡业务通论等;

——企业信用模块:企业信用管理、投资经济学、应收账款管理、公司财务等;

——专业机构模块:征信与市场调查、资信评估、资产评估等。

信用管理专业课建设的特色是应用范围较宽,注重管理学和财务、风险技术手段的结合。以讲解授信业务活动规律为主线,涉及银行信用、企业信用、专业信用机构的方方面面,不仅扎实了学生的理论功底,也提高了学生的实务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

(二)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建设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除要求经常组织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外,还强调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要求学生在第一、第二学年结合课程学习完成一篇读书报告,第三学年撰写一篇学年论文。第四学年撰写一篇毕业论文。

通过论文写作与专业实习报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年级安排四周的社会调查和业务实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调查报告或实习报告,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社会,以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实习基地建设

信用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技术操作类专业,所以要着重强调专业实习,要求必须建立长期、固定的专业实习基地,由校内教师与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士共同指导。目前,人民大学的信用管理专业已经与二十余所专业机构与本专业签订了实习基地计划,包括中诚信、大公、中贸远大等著名业内机构。截至200612月,已经顺利实现了每个学期100%的学生到专业机构实习。学生直接参与了多个项目,实习足迹遍及全国十几个大中小城市,100%撰写了年度专业实习报告。现在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专业正在与国际著名机构商谈,尝试设立海外实习基地,增加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国际实践机会,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三)师资队伍建设

人民大学的信用管理专业师资团队建设一直坚持“四结合”原则,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老中青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国内国外相结合”,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周升业、朱毅峰、吴晶妹、关伟教授,陈忠阳和洪玫副教授等校内学者,林钧跃、李振宇、石庆焱、黎晓波、韩家平等信用专业机构的专家,以及 EverlingHenry Lee Chan等国外著名专业学者。

经过4年多时间的建设,人民大学的信用管理专业已形成了一支比较完整的师资团队,校内专职教师10人,外聘兼职教师11人。从师生比例来看,信用管理专业现有本科生100人,师生比达到110。在信用管理专业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到了90%,具有博士学位以及海外教育背景的教师比例达到80%,所有的老师都曾进修访问、在业内机构参加实践,平均年龄39岁,是一个年轻的、具有活力的教育团队。

(三)教材建设

人民大学的信用管理专业在校专项基金的支持下,围绕着教材建设开展了三项工作并取得具体成果:骨干教材建设的计划与实施、骨干课程教学基础配套建设的计划与实施、信用管理学案例库建设的计划与实施。

现已正式公开出版《信用管理学》、《资信评估》、《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等专业教材,出版的教材均已配备了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和课程题库。计划在第三批教改项目中,推出更好、更新、更活的教材和课件,促进教材、课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人民大学的信用管理专业还正在引进国外相关机构原版教材和海外信用管理专业课程学位教育、从业资格考试的指定教材,以及国际上大型征信机构的业内培训教材,以使学生能够直接了解国际信用管理业发展的前沿动态,掌握最新的信用分析及风险管理技术。

在此基础上建设了资信评估、征信管理、银行信用管理和企业信用管理案例库,并编辑出版了内容活泼、以案例和习题为主的辅助教材。

四、对信用管理专业未来展望

目前,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发展模式正在逐渐清晰,这是以中国古老的文化为背景的,是融诚信教育、信用管理专业理论与技术教育为一体的,是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的,是日益得到国际认同的。很多国际专家认为,中国将会向世界输出全新的信用管理理念。

中国信用管理专业教育建设与中国信用体系建设一样,在世界上是首创的、独特的,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而又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无论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的哪个角度看都是完整、独立、不可模拟与替代的。

信用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是在金融、管理、科技创新中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是经济学吸纳社会学、管理学而出现质的飞跃以后形成的一个代表性学科,是传统学科所不能覆盖的、技术化、应用性学科。信用管理本身就是教育改革、学科建设的新增长点,信用管理专业未来必将得到大力发展。

信用管理专业建设在我国从无到有,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未来信用管理专业建设在强调立足本土的同时,应朝着更加国际性方向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

信用管理在西方已经初步形成完善的理论和系统的方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有利于促进本专业的全面发展。国际一些大学在商学院开设了信用管理专业的MBA课程,设立了与社会专业机构进行联合岗位培训,或出版了信用管理相关的培训教材,这些都对本专业的建设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加强国际交流,建立合作办学计划,互派访问学者,互派学生交流,互派进修生等等,逐步建立长期规范的国际交流合作计划,借鉴国际先进理论和经验,促进本专业不断进步。

(二)注重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

信用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国内发展的历史很短,国内相关的学者专家并不多,造成本专业的授课教师存在缺口。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在国内寻找适合的专业人才聘为专职教授,同时应当采取全球招聘方式,积极引进海外专业人才。应注重引进具有海外经历,又了解国内外信用领域的最新动态的专业人才,注重教师的海外学习、实践经历,特别是财务分析管理能力和信用管理实践工作的经历。通过海外先进的信用管理经验与中国经济实际相结合,推动本专业师资团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三)与国际接轨,设立硕士点

由于我国在信用管理方面的理论相对匮乏,专业人才相对紧缺,信用管理专业在设立之初,为摸索出本专业教育的适合道路,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设置了本科专业。但在国际上,该专业教育主要是在研究生层次开展与实施。为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提高信用管理专业的教育层次,应当积极探索研究本科与研究生教学关系,在本科教学发展的基础上,确立研究生以及高级人才培养目标与规划,勇于发扬开拓进取的精神,探索信用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高层次教育的培养方案与模式,争取尽早设立硕士点,从而形成信用管理本科、硕士递进的教育阶梯,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级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211

[2]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200310

[3] 《信用管理学》朱毅峰、吴晶妹主编 2005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林钧跃、喻敬明著 20003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吴晶妹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应用金融系副主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

wujingmei@vip.sohu.com   82500507

 

 

 

打印
内容查询


编辑推荐
    暂时没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