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第一要充分认识诚信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第二要有过硬的新举措;第三要落实到千千万万企业的诚信建设中。 充分认识诚信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许多文件中都提到加强诚信建设,提出把诚信摆在突出位置,这是第一次。为什么?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因为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不讲诚信的问题太突出了,想必大多数人都有切身体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也看到,市场经济中的问题层出不穷,而且在某些方面似乎愈演愈烈。市场经济到底怎么了?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要真正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需要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中肯的认识。 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将会长期面临一些绕不开、躲不过的问题,这些问题最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市场经济自身固有的缺陷和弊病。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激活了广大群众和千千万万企业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但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不可避免导致有人不讲道德,不讲诚信,干违法违规的事。这正是市场经济自身固有缺陷的体现。 第二,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交易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这样一个客观存在的商品经济现象,就会为信息拥有的强势方不讲道德制造机会和条件。 第三,制度和管理的缺陷。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有道德的约束,规则的限制,制度的安排,法律的保障,但是上层建筑的法规制度建设在经济基础发展中总有滞后性。另外,由于执法者本人的精神、作风、能力、品质的不同,在监管的过程当中,就会发生大相径庭的状态。 第四,中国社会转型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之后,千千万万的市场主体都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信用主体个性化、信用主体普遍化、信用主体多元化,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信用关系的维护更复杂了,经济秩序的维护更艰巨了。 第五,经济发展中的非理性经济活动。当前中国一个最典型的非理性活动就是信用经济方面非理性的信用投放。应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信用经济进入快速成长期,这包括老百姓的信用活动、企业的信用活动和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也包括政府的信用活动。近年来,各类信用活动的规模在大幅度攀升,资产价格上升,通胀压力加大就与信用投放失度有关。 30多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深刻揭示出有市场经济就会有诚信缺失,有信用交易就会有信用风险。诚信缺失、信用风险已经成为当前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巨大困难和挑战。要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发挥信用经济的拉动作用,就一定要破解市场经济、信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坚守市场经济、信用经济最基本的准则——诚实守信。这是市场经济、信用经济本质属性的呼唤,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运行当中面临的现实问题,需要刻不容缓地给予解决。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已有成果,在明年实现稳中求进,就必须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要有过硬的新举措 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能当口号喊,要有过硬的举措。 第一,要大力发展信用文化,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一是大力提高人们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素质,二是大力增强人民恪守信用的科学文化素质。要让所有的市场主体、有民事行为的人,牢固树立“诚实守信”是一切经济行为的基本准则的观念,把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具体化,落实到各项经济活动当中,变成一种行为规范。 第二,要深化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这是必须要办的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强化规范执法行为,对于助推制售假冒伪劣的监管者,打击的力度绝不应该亚于对制售者的打击力度。 第三,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体来说,一是在全社会增强诚信意识。二是加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的诚信建设。三是以企事业单位和所有的社会成员的信用信息记录整合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四是大力推动面向全社会的信用服务。五是完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六是建立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信用监管。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比如个人信贷征信体系,就会能够形成应用惩戒失信原理形成的社会联防局面,把道德规范形成一个刚性要求。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还可以破解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如此,信用在交易当中就不仅是可度量、可支付、可使用的资源,还可变成可记录、可评价、可查询的资源,形成可管理、可监督、可奖惩的局面,从而有效地防范信用风险。 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要落实到千千万万企业的诚信建设中 企业是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础,企业也是构建社会信用的基础,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一定要落实到“企业”这个市场主体上。具体来说: 一要把增强诚实守信的意识作为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企业经营者要真正把诚信意识融入到脑海里、血液中,变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要建立完善守信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 三要培养信用管理专业技术人才。信用风险管理和征信技术是理论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加强企业信用建设,一定要加快培养信用管理师等各类信用管理专业人才。 四是在企业信用建设过程中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学会和应用借助外部信用体系、信用管理服务业的发展来推动自身信用建设。 (本文系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主任赵凤梧在第八届中国诚信企业家大会上的演讲整理稿,经过作者本人审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