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网站搜索 |
阅读内容
背景:

林钧跃: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日期:2010-10-10] 来源:$newsfrom$; 作者:$author$ [字体: ]
 

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1]

林钧跃

 

摘要: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企业信用制度的作用愈加凸显,它能够帮助企业防范信用风险、满足政府信用监管的要求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进展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技术支持。企业信用制度由两项制度组成,分别是企业守信制度和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信用国标系列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支持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也是信用国标宣贯工作的重点之一。

 

社会信用体系概念和框架设计的理论是在1999年提出来的,迄今已经十周年了。在这十年间,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持续不断地向前推进,取得一项又一项的成果。质量信用体系和信用国标建设工作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建设工作也毫不例外地取得了很大进展。“质量信用”的保障。建立企业信用制度是解决产品质量信用问题的“治本之策”。信用系列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和宣贯工作的展开,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提供的强大的技术支撑,将使我国的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工作站在高起点上。

 

一.制度及其内涵

“制度”是人类互相交往的组织规则。制度能抑制一些不被期望的可能性出现,以及机会主义和极端的个人行为,使人群的行为更可预测,并由此促进劳动分工和财富创造。

制度是一种人工产品,是由组织内部人群创造出来约束自身行为的游戏规则。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惯例或习惯,是规范化的行为方式。制度能有效地提高了组织工作的效率,降低了组织内部的交易成本。由此可见,制度体现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表现形式是这样的,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制度化的管理是不允许企业负责人在决策时临时拍脑袋,打破管理的常规。

鉴于制度是为一个共同体所有的,总是依靠某种奖励和惩罚得以贯彻,带有惩罚性的规则建立起一种秩序,将人们的行为导入可合理预期的轨道。由此可见,制度会被定义为一套行为规范,被用于支配特定的行为模式,是通向一个方向的通道

建立一套制度,需要考虑“制度环境”,所指的是相关的政治、社会和法律方面的基础规则,通过成文的文件解释社会要求和团体内部的要求,包括法律形式的解释。由社会信用体系形成的新市场交易规则就是为了创造适合信用交易发展的信用制度环境。

制度必然会对应一套需要实施的措施,需要有“制度安排”。也就是安排制度的执行单位和操作手段,形成一种适合制度贯彻执行的组织结构,对组织内成员进行了约束,也同时予以授权。通过制度安排,使组织内部的成员获得在组织外不能取得的利益,或者避免受到外部约束机制的打击。有时人称实施制度保障措施的机构为“制度装置”,还包括组织为建立制度形成的文件和为实施制度采用的执行手段。

从实施角度看,制度分两个部分,即“外在制度”和“内在制度”。“外在制度”是由统治共同体的政治权力机构自上而下地设计出来的,强加于社会。外在制度是正式的,它由预定的权威机构来实施,以有组织和规模的方式执行违规惩罚。“内在制度”则是从经验演化出来的制度,它有益于解决社会活动中的各种矛盾,根据组织内部的需要和能力设计程序和奖惩措施。制度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有规范性作用,尤其是外在和内在制度配合一致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会加大制度约束的力度。

 

二.企业信用制度的概念

企业信用制度是“内在制度”,由企业自觉自愿地建立和实施。企业信用制度是由两项制度组成的,即“企业守信制度”和“企业信用管理制度[2]”。

企业能否持之以恒地守信,需要有制度性的保障。“企业守信制度”就是一项约束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诚实守信的制度,它解决企业对内对外的信用形象类问题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迫使与其进行信用交易的客户信守合同约定,它解决对客户信用风险控制和转移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已经能够对企业建立信用制度给予全面的技术支撑。与此同时,政府的信用监管也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建立信用制度的外在制度环境逐渐形成,政府和企业自身都开始意识到全面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重要性。另外,外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促使企业感觉到建立信用制度的迫切性,例如《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企业走出国门等情况的出现。如果说前几年政府和广大企业对信用制度建设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帮助企业形成防范信用风险的信用管理机制上,只考虑让企业具备抵御外部信用风险的能力,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政府和企业的认识水平显然已经提升,开始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即由上述两个制度共同组成的企业信用制度。

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制度,对现代企业是十分有益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信用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起“信用资产”,扩大赊销,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赊购、信贷和招商能力;能够应对来自外部的信用风险;应对政府的信用监管;很好地肩负其企业的社会责任。

从宏观角度看,一国的市场信用经济活动和信用交易规模变化与该国的GDP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199。对美、德、日、法、韩的近10年经济情况的回归分析发现,市场上信用交易规模每扩大1亿美元,能够拉动GDP增长2353万美元。按照我国有500万家企业和7亿有信用价值的人口计算,我国市场上的信用投放空间巨大,其潜力世界第一。只有企业建立起信用制度,信用交易规模才有可能扩大,信用投放才能安全有效,中国企业才能在国际上立威立信,广大企业建立起信用制度对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意义重大。

当前,我们正处于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衰退,早已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也被卷进危机的漩涡之中,危机使中国经济陷入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困难时期。为了应对这场经济危机,中央政府动用了4万亿资金刺激经济复苏,制订出10个产业的振兴计划,为此中央财政在此期间配套出台了30多个文件,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前所未有的,不可谓出拳不重。对于4万亿元资金的使用,中央政府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九字危机应对战略。当前,我国经济最大的短板就是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严重不足,产业结构失衡和社会保障不健全。在信用经济时代,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的两个支柱,作用同等重要。只要这两个体系得以建立健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达到“扩内需”的目的就有希望。

根据社会学的理论,一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需要组织的支持,并迫使规则体现在组织之中。企业信用制度就是一种需要组织支持的制度。例如,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这种组织会使客户信用风险控制制度具体化。特别是在制度的制订和实施的执行层面上,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企业信用制度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是有联系的,特别是企业守信制度与企业社会责任有着直接联系,并且这二者之间的相关度非常之强。守信制度的实行可以覆盖企业社会责任的绝大部分内容,但不包括企业的慈善责任。

有了这样的守信制度之后,与SA8000标准的要求做一个比较,差距非常有限。如果企业守信制度建立完成,同时实现了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我国企业对自身的要求就比SA8000标准更加严格,应对它就富富有余。有了这样的基础,相信在未来应对有中国参与制定的ISO 26000社会责任标准,中国企业将具备良好的基础。

在十年前,大比例赊销产品的企业数目有限,商业银行刚刚开始大规模地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绝大部分企业不知道什么是信用管理,只有大型外商投资企业、大型外贸企业和部分商业银行有信用管理部门。经过十年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掌握了信用管理技术,建立起信用管理部门。在企业类型上,建立有信用管理部门的企业的类型已经不分行业和所有制类型,不论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不论制造业企业还是商业批发零售类企业,各类企业纷纷采用信用管理方法控制来自客户的信用风险,建立起信用管理部门。在地区分布上,早年拥有信用管理部门的企业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特别是集中在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现在,全国各地的企业都懂得控制信用风险,中原和西部地区也有许多企业具备信用管理功能。在数量上,比较六年前,具备信用管理功能的企业数目有了超过十倍的增长[3]

尽管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但源自信用管理教育培训机构、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实践[4]、征信机构的客户增长、政府信用监管实践、信用管理人才招聘网站、国资委和商务部研究院的研究报告等的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有数十万家企业具备信用管理功能,其中很多企业建立了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例如在广东省,就有11%的外贸企业建立了信用管理部门[5]

 

三.企业守信制度

企业守信制度是企业信用制度的一个方面。企业守信主要体现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信守商业合同两个方面,并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相关标准紧密相关。守信应该是每个企业建立“百年老店”的基础。如果企业不守信,著名品牌是不可能被建立的,对投资人或潜在投资人是有风险的,也就不可能将企业打造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企业,甚至不能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上正常做生意。建立企业信用制度,恰恰可以提升企业的信用价值和规避信用风险,维护资信评级的级别,内容包括企业资信等级、债券等级、风险指数等。全方位地建立企业对外的信用形象,将卓著的信誉转化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提高对生产资料的赊购能力;提高企业在国内外的融资和招商能力。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仅是企业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行为准则,是企业对宪法精神的尊重和对国家守信的表现,例如照章纳税;遵守环保规定;不做假账等等。在市场上,要维护公平交易原则,不欺负消费者。信守商业合同是对交易对方守信的具体表现,树立企业在市场上的形象,是商业道德水平高的外在体现。企业自身守信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信守与供应商和客户签订的商业合同,在制度上保证排除个别高层经理的干涉,不刁难供应商,按时付给供应商货款;

2.  要信守人力资源部门与员工签订的雇佣协议,保证不拖欠员工工资和降低员工的福利;

3.  要保证企业应允的社会赞助款项的拨付;

4.  要求信用管理部门加强维护自身的资信等级,要使企业达到高级别的资信等级。

 

企业守信制度直接牵涉企业的对外付出,企业守信的监督工作绝对不能仅仅依靠信用管理部门,而是需要建立特殊的监督机制。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只能就制度建设提出设计方案,必须在企业董事会、最高经理层、财会、纪检、工会等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才能将企业守信的制度建立起来。

企业守信应该制度化,制度将权利授予各个环节的管理,使企业的日常管理有一套体现制度精神的工作流程,非常规的临时决定是不能轻易得到贯彻的,不允许企业包括总经理在内的个别高层经理干扰正常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例如,在应付账款到期时,尽管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决定拖延付款,他(她)也必须先修改制度,否则制度不接受和不执行临时出现的非正常管理决策。

为了理清思路,抓住建立企业守信制度的关键所在,我们对企业守信制度做出如下总结:

1.  目标:维护或提升企业的信用价值,达成企业的社会责任。

2.  内容:信守各类经济合同;信守对国家的纳税义务;信守对员工的承诺;不弄虚作假;不欺骗消费者。

3.  执行: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办公会做出决定,授权信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配合执行,甚至由董事会直接插手约束经理们的非常规决策的执行。

4.  监督:由董事会、监事会、工会和党团组织负责内部监督。

5.  作用:全方位地建立企业对外的信用形象,将卓著的信誉转化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提高对生产资料的赊购能力,以及在国内外的融资和招商的能力。

6.  外部评价指标:企业资信等级、债券等级、风险指数、政府信用监管系统的黑名单、诚信评价

7.  内部评价指标:由各个监督部门形成的检验指标系统。

 

一旦企业建立了守信制度,企业的对内对外形象将焕然一新,企业将形成如下形象:

1.  对客户:信守合同,也采取措施,使客户信守合同。

2.  对公众:争当诚信经商/经营的表率,发债企业要信守承诺。

3.  对政府:照章纳税,为国家做贡献;积极争取政府或行业授予的重守方面的荣誉。

4.  对国际:在对外贸易、境外上市和境外发债活动中,注意维护中国企业诚信的国际形象;

5.  对金融机构:高信用等级的贷款企业;企业能够如期且足额地偿还贷款;LC有足额的保证金。

6.  对征信机构:高资信级别;参加失信企业数据供应商网;取得一些授信相关的认证。

7.  对企业内部:坚持按照信用制度的规范设计管理操作流程,正确执行各项诚信经营和信用风险控制的措施;兑现管理对员工的各种承诺。

 

目前,还没有对企业守信制度进行科学评价的科学指标,政府和征信机构的一些评价指标可以配合使用。当然,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可以结合当前市场的实践,继续将指标细化。可以借用的主要指标如下:

1.  市场指标:资信评级机构的评价指标(AAABBCC等)、征信机构的评价指标(2B3RI 0.1-6)。

2.  政府指标: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的评比/表彰,例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列入黑名单的企业等。

3.  其他指标:行业组织、社区的表彰等。

 

三.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对于企业,使用赊销手段进行销售的意义重大。赊销能够刺激购买力,对那些资金暂时有困难的买家,赊账无疑具有强大的诱惑力。赊销能够提高卖方的竞争力,一家有能力赊销的企业显然比没有能力赊销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为了解决客户守信的问题,企业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引进信用管理功能,而且将企业的赊销、放贷、授信和国际贸易的信用风险控制和转移工作制度化。只要建立了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的赊销或其他授信业务的成功率提高。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所列:

1.  目标:规避来自客户和公关对象带来的信用风险。

2.  内容:以工作流程形式实现企业信用管理的各项基本功能,保证企业的授信/赊销活动产生的风险可控。

3.  执行:企业信用管理部门

4.  监督:财务或销售副总经理、董事会人员,或者双重监督。

5.  作用:增强企业的赊销能力,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全程客户风险的控制能力和赊销成功率;提高应收账款的质量,改善/合理安排现金流量;改善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降低库存成本;授信可以明显改善客户关系,增加客户的订货量;间接改变企业文化,维护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6.  评价指标:考核指标很多,主要评价是DSO(赊销变现天数)、ROCE(资本回报率)、BDSales(坏账率)、ACACC(信用部门客户管理比率)、CEI(回款效率指数)等等。

 

四.信用国标的技术支撑作用

在信用相关法律法规缺位的情况下,国家标准对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规范和技术支撑作用就显示格外重要。信用标准化框架设计和规划工作始于2004年,近两年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开始颁布实施信用相关国家标准。

200863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5项信用国家标准,它们分别是:《信用基本术语》、《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加工和提供规范》、《企业信用等级及表示方法》、《企业信用数据项规范》、《信用中介组织评价服务规范  信用评级机构》。上述5项标准于2008111日开始实施,。目前,还有近20项信用国标正在起草,其中已有11项信用国标已经起草完毕。已经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待批的信用国标包括《信用标准化工作指南》、《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分类及代码规范》、《合格供应商信用评价规范》、《基于电子商务活动的交易主体-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与等级表示规范》、《基于电子商务活动的交易主体-企业信用档案规范》等。

毫不夸张地说,信用国标系列的出台,优化了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外部制度环境,与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征信行业和政府信用监管一起发挥作用。可以预见,已经开始部署信用国标的宣贯工作将有力地推动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工作。国家信用标准化技术工作组是推动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技术支持单位,在信用国标宣贯的《指南》中将会汇集一组相关的国标,指导企业在信用制度建设中应用信用国标,发挥信用国标在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中的技术和规则的支撑作用,也使国资委[6]和财政部[7]等政府部门发出的相关文件精神得到更好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林钧跃,《社会信用体系原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1

2.    林钧跃著,《企业与消费者信用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20051

3.    石庆焱、林钧跃、胡洁编著,《信用评估师教程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待出版

4.    孙涛,“我国企业内部信用制度研究”,上海财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5.    林钧跃主编,《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1

6.    林若楠,企业信用制度——中国企业应对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治本之策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年第1期,pp.41-44

7.    苏东斌 高兴民主编,《制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5月。

8.    安东尼.吉登斯编著,《社会学(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

 



[1] 本文发表于《中国信用标准化》杂志,2009年第6

[2] 或者被称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3] 根据商务部研究院的数据。

[4] 例如在上海市政府的推动下,自2004年起,上海市就启动了信用管理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大规模地为企业培训信用管理人才。

[5] 根据商务部研究院的数据。

[6] 国资委文件《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66

[7]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保监会、银监会,“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财会[2008]7号, 2008612

 

 

 

打印
相关内容
暂时没有记录
内容查询


编辑推荐
    暂时没有记录